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

段华专栏 | 李谷一:娘屋里人最亲

文章发布于:2022-05-21 11:28:17

段华

段华,男,湖南省华容县人。国家一级作家、二级教授。


 李谷一

娘屋里人最亲


1999年2月下旬,君山贾家凉亭和华容黄湖山的父老乡亲,冒着早春的寒风,揣着乡情的温馨,坐在家门口当了一次克林顿,扫了一次中国顶尖级音乐舞蹈艺术的“二维码”!


饮誉五大洲的东方歌舞团,受中央宣传部和文化部的委托,由党委书记李谷一等率队,专程为全国抗洪救灾主战场之一的湖南岳阳慰问演出。李谷一带来的豪华阵容,相当于接待外国元首的规格——女中音歌唱家朱明瑛,女高音歌唱家郑绪岚、郭蓉,男高音歌唱家牟炫甫……还有颜值爆表平均海拔1.78米的女舞蹈家若干,玉树临风平均海拔1.85米的男舞蹈家若干。



1998年,岳阳城陵矶的水文标尺牵动着中南海,岳阳170多公里的长江大堤和洞庭湖一半以上水面应对旷日持久居高不下的洪峰,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然而岳阳的抗洪军民临危不惧浴血奋战,时任岳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罗典苏在抢险时抡锤打桩突发心脏病,经急救方捡回一条命。正是因为无数个罗典苏的扎硬寨,打硬仗,拼性命,岳阳终于挽狂澜于即倒,成为伟大抗洪精神的发源地之一。时任岳阳市委书记张昌平在全国抗洪救灾总结会上,作为全国唯一城市代表骄傲发声,那冲天的豪气和无敌的牛气,令人民大会堂扩音设备管理员提心吊胆。

中宣部和文化部派国嘉级院团对抗洪救灾主战场的人民进行慰问演出,岳阳被选当之无愧!而领队又是中华歌后、最美湘女李谷一,更可谓血浓于水亲上亲,艺术家与人民心连心!


君山区贾家凉亭的演出,是东方歌舞团此行的第一场。我奉命赶到现场参与组织省市新闻记者随团采访,在一户农舍外见到了李谷一。

用不着介绍,也来不及客套。李谷一行色匆匆走向露天大舞台。指挥若定,举重若轻,一台上万人的文化盛宴,就在她有板有眼的掌控下有声有色、有条不紊地完成了。作为压轴之作,她在许市乡亲们望穿秋水的期待中款款登场,一曲《乡恋》醉了贾家凉亭,醉了北边的长江和南边的八百里洞庭。

翌日,东方歌舞团在华容进行了一大一小两场演出。上午在南山乡的瓦坼河边,李谷一率精干的小分队,专程赶赴一位在抗洪战斗中带病参战,倒在大堤上的刘姓烈士家,慰问烈士的妻子和儿女。一见面,李谷一就伸出双臂,紧紧地抱住烈士的妻子。


这是两位湘女最美丽的拥抱!这不是排练好的演出,这是一位人民艺术家对抗洪烈士遗孀的亲情慰藉,这是国嘉级艺术院团的党委书记对抗洪一线参战军民的诚挚致敬,这还是远在异乡的湘女对坚守故土的湘女的关爱与体贴。人道是湘女多情,殊不知这句话真谛不仅仅在儿女之情,更在民族大义之情,家国天下之情!


乡亲们闻讯赶来,像亲人一样团团围住李谷一。“乡亲们好!我和我的同事们看你们来了!”说着就一一握过那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与乡亲们拉起了家常,她问得最多的是田里的收成,老人的健康,还有栏里喂的猪,猪是她在六十年代唱《补锅》时的牵挂呀,补的那口锅就是为刘大娘煮猪潲用的呀!

噙着热泪唱《乡恋》,擦着眼泪说再见。下午还有大型演出,李谷一与刘大嫂和乡亲们依依惜别。

“兰英妹子,下回还来瓦坼窖补锅,我们等你!”一位大娘对着李谷一的背影呼唤。


听到呼唤声的李谷一一步三回头,她没有回答,她的喉头哽咽了,无法发声,只好频频招手,直至被同事们拉上面包车。

当天下午,东方歌舞团慰问演出在黄湖山下华容一中广场举行。

这是迄今为止我所看到的规模最为宏大气氛最为热烈的室外大型演出。

从华容宾馆出发,沿途数公里满是“谷粉”,人们或开着车,或搭着车,或乘着船,或干脆就是几十公里徒步暴走,潮水般涌向黄湖山下这个能纳十万之众的大广场。岂止是广场?周围教室里,阳台上,甚至屋顶上,树杈上,全是人。广场上正如宋丹丹饰演白云时所描述的“那家伙人山人海,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幸亏抓了计划生育,不然更不得了!”我对身边的朋友表示对当时的基本国策的衷心拥护。

令人诧异的是,如此盛大的场面,如此众多的观众,秩序却十分井然。除了“区域性”的动荡被严防死守的民警及时疏导化险为夷之外,绝大多数观众都懂规矩,守底线,心有渴望,胸有全局,体现了抗洪精神发源地应有的社会风气与精神风貌。事后我曾为此请教现场一名警官,警官哈哈一笑:“平时要是有这么多人,早打破脑壳哒,今天是李谷一回娘家,娘屋里的人哪好意思打架呢?不仅燥子不打架哒,扒手也歇伙哒。”

原来如此!如果李谷一天天在华容演出,那么县公安局的治安大队可以立正稍息解散了!

慰问演出之精彩可想而知。这个由周恩来总理倡导,1962年成立的精英团队,一直坚持把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舞蹈艺术,和表现现代中国人民生活的音乐舞蹈作品,介绍给国外观众,同时把外国健康优秀的歌舞艺术介绍给中国人民,堪称中国音乐舞蹈进出口总公司,且不属于那种“影响力”有限公司。郑绪岚的《牧羊曲》、《太阳岛上》,牟炫甫的《在那遥远的地方》,郭蓉的《红旗飘飘》,还有舞蹈家们展示的中国民族舞和东南亚国家的舞蹈节目,让十万观众席卷过一波又一波的欢笑与掌声,其中有一个表现日本北海道风情的民间舞尤为出色,乐曲虽然淡忘了,但其浓郁的异域韵味至今还在脑际回旋挥之不去。

然而,“贪婪”的人们半点都没有知足而返的欲求,就连在树杈上站了一个半小时的后生还在硬撑,那劲头真可谓“下不得地”。十万观众怀着同一个期盼,十万双耳朵等着同一首《乡恋》!


当主持人宣布李谷一出场时,十万双手一齐拍响,如雷的掌声摇撼着黄湖山,鼓荡着华容河。

“亲爱的各位父老乡亲,大家好!你们的乡友妹子李谷一,回娘屋里看你们来了!”

李谷一容光焕发,双眼闪烁着洞庭湖的波光。绛红色的连衣裙,鲜艳、典雅、朴实、大方。未曾演唱先问候,一声“大家好”,如春风刮过广场,直抵人心!

掌声的潮水再次涌起,潮水中,突然亮出几条硕大的横幅——“李谷一,家乡人民欢迎你!”“湖南是美女歌唱家的娘家!”还有的干脆举着“李谷一,我爱你!”的木牌,一看就知是自发的个人行为,如有不妥组织上不负任何责任的那种。

也许是看到了观众席的标语,也许是想起了此次来湘的庄严使命,也许没有“也许”,李谷一触景生情,谈锋甚健!“好多年冒来华容了,还是60年代来过的,那时候我还是一只嫩细妹崽子呢!”

台下又是一场朗声大笑,十万张喉咙里一齐嘣出的笑声,差点把临时搭建的舞台掀翻!

“那是在湖南省花鼓戏剧团,到华容演出,在北景港的大堤上,不晓得何是搞的,车子一下子梭到堤脚下头去哒,翻夹哒。”

十万颗心为之一紧,全场顿时鸦雀无声。

“好危险的,搭帮北景港的乡亲们做死的抢救,谢谢北景港的老乡!谢谢华容的父老乡亲!”说完又是深深一鞠躬。

观众席沸腾了,人民艺术家纯正的家乡话,水晶般透明的心,火焰般炽烈的爱,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名华容人、岳阳人,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东方”人。

人们已经沉醉于李谷一娓娓而甜甜的讲述了,仿佛今天是来见亲人拉家常的,然而李谷一没有忘记给乡亲们演唱的义务。伴奏响起,青山侧耳,一曲唱响北国江南的《乡恋》,以更为浓烈的亲情,更为走心的吐字,更富有亲和力和穿透力的气息,响起在黄湖山下,飘逸在华容河畔。
“你的身影,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

声情并茂,字正腔圆!难怪1983年央视春晚上观众同步点播的全是李谷一的《乡恋》!歌声如早春的暖流,在广场上奔泻,在人们心中涌动。不知是从第几小节起,也不知是谁开的头,宛如天籁的女高音独唱,不知不觉成为了十万人同声齐唱。台上李谷一在纵情挥洒引吭高歌,台下观众却恰到好处地用低八度哼唱。“昨天虽已消逝,分别难相逢,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

这是我见过的最壮观的合唱阵容,这是人间最大规模的“以情带声”教学实例。《乡恋》悠悠醉四水,乡情浓浓漫三湘。观众席中,一个由中老年合唱队组成的方队的七大姑八大姨竟然唱着唱着鼻子发酸,集体泪奔。

《乡恋》的余音未断,观众席有人站起来高呼:“请李谷一老师来段湖南花鼓戏!”

“华容是花鼓戏窝子,我到华容当然要唱花鼓戏!”李谷一回答干嘣拉脆。

台下卷起掌声的波涛。

“慢点鼓掌!我要唱《补锅》,冒得李小聪,这锅何是补?”李谷一引而不发,有点泼辣!


“我来陪李老师补一盘锅!”说时迟,那时快,一位英俊潇洒而少年老成的“小鲜肉”,自告奋勇跃上舞台。
“好!”李谷一亲切地迎上去将他拉上舞台:“不错!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

“杨汝华。”

听到“杨汝华”之名,我吃了一惊,定眼一看,果然是他!这位“李小聪”不是菜鸟,也不是打酱油的,更不是“吃瓜群众”。当年在岳阳地区文工团他是最优秀的青年武生,那后空翻前空翻翻得令人拍案叫绝目瞪口呆,只要鼓师手中的鼓槌不停,他就一直翻下去,功夫了得!当年他在《沙家浜》中演奔袭途中的新四军伤病员时,一口气翻了30个筋斗。一位团领导说,“汝华,伤病员冒得这么厉害吧?”杨汝华说,“伤病员不是痊愈了吗?阿庆嫂和沙奶奶天天送鸡蛋送跌打损伤膏药。”团领导说,“痊愈了也翻不得30个筋斗吧?”杨汝华坚决执行领导指示,第二天演出,他硬是只翻了29个筋斗。杨汝华和我的同室闵辛勤是好友,经常来我们斗室聊天干挠我神圣的编剧工作,导致一个大剧作家活活折戟于成长之路。杨汝华由于武艺出众后来被武汉部队胜利京剧团调入,转业后回到故乡华容县文化局当干部,他与李谷一配戏,可谓“一个要锅补,一个要补锅,显然是最佳拍档,非君莫属。

一场“锅”补下来,李谷一的火眼金睛识破端倪:“小杨,你的戏演得咯好,当过专业演员吧?”

补锅撩发砍樵瘾,华容有句俗话“瞎子放牛抓到就不松手。”李谷一有求必应,又同杨汝华配合默契载歌载舞来了一段“比古调”。到底是与娘家人同唱家乡戏,杨汝华与1983年春晚中“拉郎配”的那位相声界的大艺术家比较,更显得原汁原味原生态,活灵活现活刘海。而杨汝华却坚称:“不是我演得好,是李谷一老师带得好!”瞧,这家伙不仅戏演得精彩,话也说得人心里舒服得不要不要的。

东方歌舞团离岳返京时,我给李谷一递上一张名片。李谷一正面瞟了一眼,准备装入口袋。我提醒说:“李老师,反面还有三字经。”李谷一边看一边读:

“貌不扬,力不济,加鞋底,一米七。写长篇,编大戏,无才气,有手气。全国奖,五个一,飞天舞,金鹰栖。剧本奖,入股的,几部书,过得去。名片明骗吹牛皮,实在是不好意思!”

李谷一边读边笑,边笑边评:“有味有味!最后一句是用粤语讲的吧?我跑遍全国,咯号有味的名片,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发,给他们都发!你们看看我们湖南老乡就是与众不同!“

上车时,李谷一噙着泪花对罗典苏,对我们说:“抗洪抢险,岳阳人最傲!走遍全国各地,娘屋里人最亲!”


作者 | 段华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来源岳阳日报特稿部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素材

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拼命加载中...
已经到底了

提交成功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我要合作

申请免费试用

您的称呼:

公司:

您的手机:

验证码:

期望合模式:

详细需求:

立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