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

【艾灸液】中医艾灸养生小知识

文章发布于:2022-05-17 15:55:48

中医学认为,灸法适应症广,疗效迅速,安全可靠易学易用,特别适合于家庭治疗和保健。病症无论寒热、虚实、阴阳、 表里均可施灸,广泛的运用于各科疾病治疗与保健和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能够达到和气血、通经络、保健、益寿延年的目的,又称为保健灸。 


灸疗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image.png

艾灸的好处


1.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


2.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


3.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


艾灸其实和针灸的区别就是艾灸是用艾叶做为原材料进行的针灸手法,而针灸是用银针刺激穴位。


4.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


什么样的人适合艾灸

一、脾肾亏虚,阳气不足者


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寒冷季节会表现出面色淡白,精神萎靡,懒言懒语,嗜睡喜卧,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酸腿软,小便清长。这些均是脾肾亏虚,阳气不足的表现。人之阴阳与生俱来,需要通过后天的水谷精华不断补充,才能维持长久。有这方面表现的朋友,尤其是现代白领,要好好抓住现在,做下艾灸,补充阳气,为来年的好身体打下基础!


二、阴阳失调,久寒侵体的人群

艾灸疗法的产生,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所谓艾灸,就是通过烟熏火灼把艾草的药力通过穴位经络带到人体的病痛之处,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艾灸具有调和阴阳、温经驱寒、温阳补气等治病养生功效。


诸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等骨关节痛症;以及妇科痛经、宫寒;还有哮喘、慢性胃肠炎等因阴阳失调,久寒侵体引起的症状,在寒冷季节做艾灸,可以得到最佳的驱寒补阳之功!


image.png

艾灸常用穴位作用


1.足三里:   


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月俞穴之一, 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


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桔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


俗话说. "若要安 (足)三里不干",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常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或化脓灸。 

image.png

2.神阙


艾灸神阙能健脾和胃、升清降浊,用于胃痛、反胃、痞满、呕吐、泄泻等。能通调三焦、利水消肿,用于治疗小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等。能调理冲任、温补下元,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等。能通经活络、行气止痛,治疗肠麻痹、手足麻木、手足酸痛症。能敛汗固表、涩精补虚,治疗自汗、盗汗、带下、滑精、惊悸、失眠。能防病驻颜、养生延年,具有补脾肾、益精气、抗老驻颜之功效,治疗各种虚证。


image.png


3.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二阴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


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 …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保健。


古人有"关元主诸虚百才员"。


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便秘等有较好效果。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

4.气海穴:


气海穴属任脉经穴,为保健要穴。


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及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对腹泻、遗尿、阳痪、遗精、月经不调、崩漏、中风、不孕有防治作用。


古人有"气海者,人元气所生之地也".

image.png


5.肾俞穴:


肾俞穴为足太阳膀脱经之背俞穴,具有补shen益精强健腰背,聪耳明目,壮骨健身,温阳散寒等强壮作用。


灸之能调整肾;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调整膀脱张力,兴奋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主治肾虚腰痛,精少早哀,诸虚百才员等。


对肾虚腰痛、遗精、阳痪、早泄、遗尿、哮喘等有防治作用。

image.png

6.百会穴


百会穴,它是在头顶的正中间,有百脉交会之说,为诸阳百脉之会,故名百会。它主要的功能有清散头风,开窍醒神,回阳固脱,艾灸百会的作用主要治疗中风、昏迷、口噤不开,以及头疼眩晕、鼻塞、耳鸣、耳聋等许多疾病,也包括神经衰弱,主要的作用就是清热开窍、镇惊熄风。

image.png


7.风门穴: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脱经穴,为足太阳膀脱经与督脉交会穴,又称、热府,是风邪出入之门户。具有宜肺解表, 疏散风邪,调整气机的功效。灸之能调整肺功能,增强肺通气量。主治一切风证,防治感冒、鼻炎、肺炎、中风、面瘫等。

8.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穴,为足三阴经之交会,具有保健和胃,调补肝肾,调理经血,主生殖的作用。


主治肝、脾、肾三脏的疾病。


防治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神经病和妇科病等多种疾病。

9.风池穴


风池穴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


具有松弛肌肉,缓解肌肉僵紧的作用。对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等疾病的防治。

10.大椎穴


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古人称它为“诸阳之会”,这个穴位在背部的最高点,背部本来就属阳,大椎又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

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

主治疾病为: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此外,大椎穴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常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


现代研究证实,灸大椎穴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对血小板和白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

image.png

11.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常用于头痛、失眠、腰痛、小儿惊风等症的防治,是老年保健要穴。


常灸涌泉穴有养心安神、补shen壮阳、益寿延年的作用。

image.png

中医临床上常用的艾灸方法

1.悬灸

是用艾绒卷起来的长条状圆柱艾条施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距离施灸部位一定高度进行熏烤,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每次灸5~10分钟,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以出现红晕为度。操作时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方法。

2.艾灸器灸

又叫温灸器,根据不同的艾灸器具,可分为温灸盒、温灸筒、温灸杯等。它的优点是可以固定在身上,操作方便,刺激作用温和。

3.间接灸

又称“隔物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作为间隔的物品通常有姜、蒜、盐,药等,分别称为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药灸等,因为间隔的物品不同,治疗作用也就不同。

4.直接灸

是用艾绒捏成的圆锥体,也叫艾炷,直接放于身体穴位和病痛处点燃施灸的方法。一般艾炷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大者如蚕豆大小,中者为黄豆大小,小者为麦粒大小,皆为上尖下大的圆锥体,便于平放和点燃。直接灸分为两类,灸后不留瘢痕的称为无瘢痕灸;灸后皮肤出现化脓甚至结痂的,称为“瘢痕灸”。


1.禁忌:孕妇少腹部亦禁灸 、病证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头痛等症,一般不适宜用灸疗,但并非绝对。 


2.其他禁忌: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疗。另外,近年来还发现少数患者对艾叶发生过敏,此类患者可采用非艾灸疗或其他穴位刺激法。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素材

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拼命加载中...
已经到底了

提交成功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我要合作

申请免费试用

您的称呼:

公司:

您的手机:

验证码:

期望合模式:

详细需求:

立即体验